长汀无线电厂交流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7386|回复: 3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长汀60LED灯和普通40W钨丝灯亮度比较

  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1-4-10 15:32:31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正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wave 于 2011-7-19 23:08 编辑

上次买了两个60LED的套件。限流电容套件给的是0.22uF的,对于38LED的可能正好,但是对于60LED就有点偏小,限流电容我是将两个0.22uF的并联使用的

照片都是使用手动模式,ISO,光圈和快门速度都是固定的,调整的只有白平衡,所以可以直接比较亮度。从照片看出60LED要比40W的普通钨丝灯亮些,两者的照明范围是差不多的,可以避免照射面积不同造成的差异。但是如果人的眼睛看,因为色温的缘故,会感觉LED灯和钨丝灯的亮度差别比照片上的大。钨丝灯测了下冷态的电阻,100欧,根据正常工作的电阻是冷态电阻的10倍左右来看,应该是40W的灯泡,而且钨丝灯的功率没虚标的必要吧。

这些只是我的环境条件下的结果。如果觉得这些照片和自己实际情况不一样的,动手拍两张照片上来,大家比较,探讨下,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。光是说和自己的感觉不一样,而不去实际比较,对问题的探讨没任何意义。

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钨丝灯是个球形,LED灯是个半球形,当台灯照桌面的时候,钨丝灯的另外半个球面的光几乎用不上。另外就是要考虑人的瞳孔会根据光线自动调整大小的问题。

对我这个台灯的用途来说,我不会管仪器测的钨丝灯会不会比LED亮。如果单纯按照亮度选,我会选LED,因为我眼睛看起来白炽灯没LED亮,即使是错觉,那我也只能这样去选----我不能把我的眼睛换成仪器的传感器,我只能以我眼睛看的结果为标准,灯是为我眼睛服务的,不是为仪器测量服务的。














下面的图用同样的固定的手动模式测量,区别就是拍的范围大小不同。





由于相机镜头和房子的限制,最大就只能拍这么大了。由于显示器的不同,看的每张图绝对亮度不一样,但是相对亮度是一样的。在我的显示器上,这两张图比较类似我用眼睛实际看到的程度。





如果怀疑是白平衡会影响拍照结果,那么下面的图是用日光白平衡拍的,可以看出LED色温比日光高些。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31#
发表于 2011-7-20 15:15:44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孔先生 于 2011-7-20 20:11 编辑

说实在.我购买CT的38粒/60粒. 一共购买了20多套.38粒耗电~1W.60粒耗电~2W左右.一直在使用,   配的电容没有改过.  其中一只60粒,每天作为看电视的.小灯使用.起先好像有5W节能灯那么亮,半年以后明显下降!    如果一开始就改2x0.22uf,亮度肯定好一点,  但是亮度下降肯定更快.      这次购买的X7二手10x1W大功率LED.  用飞利浦12V400mA开关电源,  就非常好.亮度达到20W日光灯,   220V交流电流0.031A  耗电7W左右不到.直流电压13.7V0.31A~4.25W左右.     这个用过38粒/60粒草帽头就不想用了.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0#
发表于 2011-6-1 09:04:49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 灰太狼8888 的帖子

以0.47uf电容为例: 根据容抗公式Xc=1/2丌fc   可知Xc=6779欧,   则I=220v/6779欧=0.032A   也就是说0.47uf电容在220v时,可提供32ma的电流,  当电阻性负载較小时(与容抗Xc相比), 总电阻变化不大, 故輸出电流会略微减小但仍接近3 倘0多ma,   可是当负载阻抗增大到与容抗相比有相当的比例时, 即总电阻也会增大,  这时輸出电流会相应减小,  如以5mmled为例, 设工作电压3.1v, 工作电流15ma,  其电阻近似为206欧, 倘接入60个灯, 总电阻为12360欧, 已大于容抗近一倍.  
  则I=220v/6779+12360=0.01149A   (电路中其他元件的电阻忽略不计)   当然led不是纯电阻,还有电容性一面,  实际电流会稍大一些,  但绝对不会达到30ma,  所以阻容电路驱动led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恆流驱动,  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9#
发表于 2011-5-25 06:31:38 | 只看该作者
图片对比时应当注意到相机光圈及快门对曝光的影响!尤其是在自动档~当环境照度变化时,为达曝光准确,相机会自动调整相应参数的,所以上述图片应仅供参考,而非对比正确!不要太相信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8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5-17 14:23:24 | 只看该作者
灰太狼8888 发表于 2011-5-15 18:45
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,这说法是不是正确?好像是说阻容降压是限流的,LED的多少也会影响电流吗?与大家探 ...

肯定会影响啊。
你去看看电工关于交流有效值,平均值和峰值的那些计算再结合二极管的特性就明白了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7#
发表于 2011-5-15 18:45:02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灰太狼8888 于 2011-5-15 18:46 编辑

上次买了两个60LED的套件。限流电容套件给的是0.22uF的,对于38LED的可能正好,但是对于60LED就有点偏小,我是将两个0.22uF的并联使用的。

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,这说法是不是正确?好像是说阻容降压是限流的,LED的多少也会影响电流吗?与大家探讨一下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6#
发表于 2011-5-15 08:57:20 | 只看该作者
学习学习,抽空我也装个试试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5#
发表于 2011-5-15 08:24:03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 wave 的帖子

真的很亮呀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4#
发表于 2011-5-14 22:34:06 | 只看该作者
我看到LED灯就晕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3#
发表于 2011-5-14 21:56:30 | 只看该作者
还是不要用白平衡的好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2#
发表于 2011-4-17 08:23:21 | 只看该作者
LED 的近距离很亮,远距离不如钨丝灯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1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4-15 21:34:00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 lichuang1005 的帖子

你要zinc的排线吗?我这里有两个缺电池盖的zinc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0#
发表于 2011-4-15 18:56:04 | 只看该作者
手机主板是O2 zine的主板我那还一块呢,就是排线坏了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9#
发表于 2011-4-13 19:44:13 | 只看该作者
1、LED中间亮,旁边不怎么样,钨灯只少周围一样亮,2、钨灯便宜,最多2元一个,要同样亮做4盏以上,价不非。老胡价10元以上。3、科技在发展,人类要赚钱。10年后,LED那有占半个地球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8#
发表于 2011-4-12 22:31:03 | 只看该作者
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楼主,难得!支持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7#
发表于 2011-4-12 21:34:40 | 只看该作者
楼主讲解的很详细嘛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6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4-11 23:03:21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 摇滚铁心 的帖子

有可能,我们论坛好像有人说过这个LED不同批次买的亮度不一样的问题。

另外我用的是两个0.22uF的电容并联做限流的,长汀给的图是一个0.22uF做限流的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5#
发表于 2011-4-11 20:42:47 | 只看该作者
也许是我的这些光衰比较严重?我对比过也就是20W的白炽灯的亮度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4#
发表于 2011-4-11 15:20:24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 wave 的帖子

球形与半球形在形状上有差別,钨絲灯是360度全方位发光,范围大,led散光型的也就120度,聚光的只有15度,但一般在安装时沒有充分利用好每粒led的120度,不妨试试看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4-11 14:04:15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wave 于 2011-4-11 14:08 编辑

回复 nbxurong 的帖子

给你回去拍了两张范围略大的图。现在没人用钨丝灯做屋子里的主照明光源了,台灯还偶尔会用到,加上我的台灯取不下半球形的灯罩。所以我觉得当台灯用途对来比更符合实际情况。

另外光的减弱是按照距离的平方减小的,和光源的种类无关啊(这里应该不用考虑红绿灯那种不同波长被散射的情况)。我估计是因为LED的角度小。就像激光和太阳的关系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Archiver|长汀无线电厂交流论坛  

GMT+8, 2024-6-14 04:35 , Processed in 0.929509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